ARCHITECTURE
雲起亭
前海城市新中心小型環境藝術設施建築設計競賽 專業組二等獎
Qianhai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Second Prize Winning Entry
主辦: 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
承辦: 香港建築師學會
深圳市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
in collaboration with Charlotte Law
雙界河水廊道,位處前海的桂灣片區以北, 連接深圳寶安區至前海入海口,是城市中的一片濱河公園。
我們設計的消防水池及泵房立面,正正坐落雙界河的入口處,儼如一座關卡,是進出前海區的科技人才必經之路。
"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"
第五立面 — 雲
建築的馬路對面是近百米高的辦公樓。從周邊的高樓俯瞰,是建築的第五立面。圓形的鏡片勾勒出嶺南傳統屋簷的形態 ; 鏡片同時反射着藍天白雲,疏落起伏的,俯瞰時有如半透明的雲,跟毗鄰的河水景觀相呼應。
近年常用的科技— 雲端, 方便了人的溝通和連繋; 在雲起亭, 人們聚集在雲下的公共空間, 互相交流 。
傳承嶺南文化
前海是一個新開發的商業區域,旨在發展創新的服務業。 他具有最現代的基建; 高樓和幕牆,舉目皆是。
高速發展之餘,我們可不忘珠三角區本身豐富的文化底蘊。因此我們在設計這建築時,靈感來自嶺南園林裏的涼亭;在傳統的涼亭下坐着,可眺望水池和綠蔭;斜屋頂下,優雅的飛簷在角位處捲起,展現細緻的斗拱工藝。
我們把中國涼亭的形態重新詮釋,將瓦片堆疊成的屋簷實體,幻化成空間。
與周邊場地連接
建築物建在車道旁的行人道側。這建築不但能發揮他為消防用的功能,更會成為周邊前海人走近河濱公園的入口;吸引行人及自行車徐徐走近河邊,並圍繞着建築旁的景觀空間休憇和活動。建築物連繋著高端的商業區和綠化的河濱休憩長廊, 是城市和生態網絡的界面。
雲下活動
雲一般的屋簷, 為建築的立面構造了豐富的空間, 讓各種活動發生 。
建築的附近是小食亭、自行車出租點和碼頭。遊人走來, 可以在西面的露天廣場休憇, 欣賞一望無際的河濱和夕陽。弧形地板的露天廣場可以定期舉辦活動, 如音樂表演 、小型講座 等, 到了晚上亦可給年輕人跳舞、玩滑板。露天劇場及前面的空地更可用作週末市集。
在前海工作的辦公人員, 也可以到雲起亭小坐片刻,享受寧靜,恢復狀態。建築的立面捲伏成木凳,讓人坐在裡面就像身在傳統的園林,坐在涼亭之中。坐在西北面更能俯視河景和綠色景觀。
連接前海水系統的景觀設計
建築周邊的地面園景範圍,舖裝了滲透性的木條地板;園景範圍內的路面、建築立面、屋頂的排水都疏導至建築北面的生態草溝,先以植物的根部和微生物過濾雨水,再排至水池,淨化後才給流入水廊道; 連接更大區域性的渠水、濕地、水廊道系統。這是融合了防洪、淨化、低碳,並配合建築美學的一個景觀設計。
晚上, 射燈由下而上照在圓片, 雲起亭的光從裡面透射出來 。從周邊的高樓俯瞰, 雲起亭低調的光芒吸引年輕人到那兒聚集。
物料——先進,低碳,環保
浮於空中的圓片以鏡面處理,把四周綠化的景觀都反射到涼亭之內。每塊400mm寬,用cnc 技術能輕易地把不銹鋼板雷射切割出來。圓片已纖細的鋼結構支撐, 網格的結構落在現有建築的混凝土屋頂上。原來的混凝土磚牆將被保留,加以木瓦覆蓋,和暖的木材令建築物融合到綠化的景觀之中。木瓦從外牆延伸到露天劇場的弧型地面,弧面下依然用鋼結構,以減少高碳排放的混凝土。建築周邊的景觀階梯,公共座椅等,則以石籠(gabion) 設計,裏面的石塊,均是回收自前海區施工地盤。